首页> 资讯 > > >正文

 

        2023-05-01 07:23:05        来源:   央广网

奋斗者 正青春|湖南湘潭:“莲乡里手”显身手_当前快报

湖南省湘潭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,广袤的农村更是蕴藏着无限的生机活力。

近年来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,一群怀抱着理想和抱负,立志建设家乡、反哺家乡的“新农人”扎根湘潭县,让更多优质资源、生态产业、创新理念与农村的生态风光、优势特色相结合,持续迸发出更多元、更绚烂的“火花”,成为现代农业发展、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,为乡村发展持续注入新理念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齐心谱写着一幅波澜壮阔的共富图景。

湘潭县的美丽乡村(央广网发 张学 供图)


【资料图】

谭智奇:用“小”药材 撬动“大”产业

“我手上的这个就是玉竹,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。精挑细选后再加工成薄片,远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热带国家。”在位于湘潭县茶恩寺镇的中药材加工厂,谭智奇一边忙着加工玉竹,一边有条不紊地介绍。别看这些药材不起眼,它可卖到100多元一斤。谭智奇在茶恩寺镇和中路铺镇的闲田和荒山种上了这些中药材,4000千余亩的药材基地星罗棋布,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,周边的村民也跟着尝到了“甜头”。

谭智奇正在抓中药(央广网发 张学 供图)

2006年大学毕业后,谭智奇就背井离乡在外经营中药材店,并逐步建立了中药材销售客户群,也学到了许多中药材的粗加工技术。尽管事业蒸蒸日上,但他仍对家庭和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,“家乡地处丘陵地带,政策又好,发展产业的条件是优于其他地方的。”

于是,2016年,他响应当地政府号召,怀揣梦想返乡创业,用自己的经验、技术带领周边农户种植中药材。

“蛋糕要一起分着吃才香!”随着谭智奇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,积极发挥“领头雁”效应,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共同发展产业。截至2022年,他帮助35家合作社和企业免费开展技术培训,种植药材3800余亩,实现营收达5000余万元,利润达200余万元,带动周边500多名群众就业,电商平台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,使农户收入由原来单纯的农业生产收入转变为“土地流转收入+劳务收入”。

唐见良:返乡创业 播种生态“兴农梦”

“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山村人,家乡的集体林场由自己人来发展总靠谱一些,我也想为家乡做点实实在在的贡献。”2004年,在农村能源市场还未见端倪时,回到家乡湘潭县的唐见良一眼就认准了这个机会,果断进入农村能源环保行业。

唐见良(右)正在指导有机肥生产(央广网发 张学 供图)

2015年,湘潭县石潭镇中山村有400多亩的村集体林场闲置,有了一定资本积累的唐见良瞅准了这个机会,整体承包流转了该林场,成立了农业种养殖、农产品加工销售、有机肥生产、安全托管运营、农业项目申报包装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社会化综合型服务企业。

如今,企业发展来势很好。唐见良说:“自己富起来不算富,能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,才算真本事。”

截至目前,他的企业共吸纳了石潭镇周边70余人就业,90后“宝妈”何晶就是其中一员。“我在公司负责收集资料和建立台账,工资待遇还不错,最关键的是每天都可以回家照顾孩子。”何晶说,“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有志青年,我们的农村才会越来越有活力,乡村振兴才更有希望。”

乡村振兴、农业发展、农民增收,是唐见良一直追逐的梦想。对于未来如何发展,他句句离不开“农”字:“我们将以现有业态作为基础,结合生态农业再谋发展,让本土企业支撑农村发展,让农民干劲足、更幸福,让返乡创业者更有希望、有奔头,真正实现农村更美,农业更强,农民更富裕。”

杨志:养鸡创业 谱写乡村振兴“青春之歌”

养蛋鸡、卖鸡蛋……湘潭县杨嘉桥镇九江村的80后小伙杨志的创业从“鸡”和“蛋”开始。

杨志是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。2002年,大学毕业后的他只身前往深圳,成为一名语文老师。在旁人看来,一线城市的待遇非常可观,但杨志不安于现状。4年后,他毅然决定辞去工作,回乡创业。

杨志(左)与村民分享养殖技术(央广网发 张学 供图)

起初,杨志在父母经营的鸡蛋批发店帮忙。当时市场上的鸡蛋绝大部分来自外省,本地的很少,杨志便萌生出自己养蛋鸡的想法。

2010年,杨志投资60多万元办起了存栏规模达15000羽的产蛋鸡场,注册了土鸡和土鸡蛋商标,之后还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,并与电商平台达成了合作协议,走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销售模式,年产值达800万元。

创业初见成效,杨志心里最牵挂的还是家乡的父老乡亲。当地村民旷爱群独自一人将儿子拉扯大,还要照顾年迈的婆婆,家庭经济来源很少。2018年,在杨志的帮助下,她开始养鸡、卖土鸡蛋。

“他免费送我鸡苗,又教我技术,还帮我卖鸡蛋,现在我每年有三四千元收入,生活有了保障。最困难的时期,是他拉了我一把。”提起杨志,旷爱群十分动容。

通过产业帮扶,2018年至今,杨志共帮助2000余人脱贫致富,他说:“我会一直坚守在农村,在这片热土燃烧青春,挥洒汗水。”

胡斌、张婧:佳“藕”天成 夫妻档逐梦乡村

4月26日,在湘潭县白石镇龙凤村,胡斌、张婧夫妇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,收购合作社社员送来的新鲜莲藕。随后,夫妻俩雇请的10余名村民洗藕、择藕、加工藕粉。胡斌负责生产加工及其他事项,妻子张婧负责“每天一课”的网络直播带货,有条不紊。

胡斌、张婧夫妇采用古法手削藕粉(央广网发 张学 供图)

“在外打工始终不是长久之计。”胡斌说。那时两人在广东的一家公司打工,工作都非常出色,但胡斌始终牵挂着几百公里外的家乡。2014年底,两人经过深思熟虑,决定回到白石镇龙凤村扎根创业。

胡斌的家乡种植湘莲历史悠久,家里也有做藕粉的基础。张婧的家乡盛产红薯,加工红薯粉更是当地一项传统支柱产业,她从小耳濡目染,有一定的种植、加工基础。于是夫妻俩把目标锁定在藕粉和红薯粉生产、加工、销售全产业链,利用现代化信息渠道,将传统产业做大做强,做出品牌。

2015年,夫妻俩的家庭农场应运而生,他们以家里的8亩承包地作为试验田,系统学习生产藕粉、红薯粉的知识技能,并通过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、网络学习等多种渠道,了解新技术、新设备和新工艺。

随后,夫妻俩又在屋门前投资打造了300多平方米的两层厂房,正式开启莲藕、红薯(紫薯)规模化种植和淀粉制品深加工产业。

2018年,胡斌、张婧成立公司,将分散种植莲藕、红薯的农户联合起来,采取“统一品种、统一技术、统一加工、统一销售,分散经营管理”的运作模式,进一步提高产量、提升品质、增加收益。同时,申请注册了特色农产品商标,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。

目前,他们的合作社(公司)拥有社员118户、种植基地1100余亩,以及先进的淀粉与淀粉制品生产线,年产优质藕粉1万多公斤、红薯粉6万多公斤,年产值达650万元。对于未来的发展,胡彬、张婧夫妻俩有着明确的思路:不断开发本地特色产品,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,让更多人看到“做农业,当农民”的价值。

敢为人先、坚韧不拔、勇于拼搏……近年来,湘潭县涌现出很多很多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致富的“莲乡里手”,他们有资源、有资金、有技术、有人脉,湘潭县积极支持他们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产业,发挥好“里手”的作用,形成“里手带头示范、群众广泛参与,共同促进发展”的格局,同时发挥自身优势“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”,共同推动乡村振兴。(记者李芳森 通讯员罗建 彭洁 张学)

标签:

热门话题
精彩推荐
今日推荐
花木